close

一、新生兒期(<1 歲)的骨科疾病

疾病名稱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ous
(CTEV, Clubfoot)
Congenital Radioulnar Synostosis
中文名稱 先天肌肉性斜頸 先天性杵狀足 先天性橈尺骨黏合
特色

1. 胎兒受壓迫
2. 斜頸、髖關節脫臼、腳板變形
3. 又稱壓胎症候群
4. SCM 緊縮引起
5. 嬰兒常因頸部腫塊而被診斷
6. 伸展有好結果

1. 空凹足
(Calcaneo Cavus)
2. 前足內收
(Forefoot Adductus)
3. 後足內翻
(Hind Foot Varus)
4. 馬蹄足
(Ankle Equinus)
5. 治療的順序按照 CAVE
1. 手臂固定在一定內旋的角度,不能做內外旋運動
2. 內旋的角度不大,可不治療

其他:Constriction Band SyndromeDDHPolydactylySyndactyly、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傷害、Limb Deficiency、Metatarsus Adductus

二、學步期(1-3 歲)的骨科疾病

In-Toeing 內八 Out-Toeing 外八
又稱 Pigeon-Toed  
Curved Foot (Metatarsus Adductus) External Rotation Contracture of Hip
Twisted Shin (Medial Tibia Torsion) External Tibial Torsion
Twisted Thighbone (Femoral Anteversion) Femoral Retroversion
  Planovalgus Foot
評估方法 1. Foot Progression Angle
2. Tibial Torsion (Thigh-Foot Angle)
3. Foot Deformity
4. Hip Rotation Angle
注意事項

1. 避免使用學步車、支架、矯正鞋或其他矯正器,只有手術有用
2. 內八與外八變形和正常範圍不符、引起全身性疾病等才需處理
3. 發育造成的內八大多在 8 歲前改善
4. 避免跪坐,改盤坐
5. O 型腿、外八字、扁平足特別常見於這階段

三、學齡前(3-6 歲)的骨科疾病

疾病名稱 疾病特色
X 形腿 會自然痊癒
反而要注意 O 形腿(代表生長板疾病)
Leg-Calve-Perthe Disease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LCPD
三歲前常見為 DDH,三歲至八歲為 LCPD
會出現長短腳、跛行、早期退化性關節炎
扁平足 四歲以下常見

四、小學學齡期(6-12 歲)的骨科疾病

疾病名稱 疾病特色
骨折、脫臼或運動傷害 根據年齡推算 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判斷是否有細微骨折(口訣:頭橈內車尺外
Apophysitis
骨凸炎
1. 18 個月至成年間,小孩的骨頭感染容易發生在 Metaphysis,嚴重的話會往 Apophysis 擴散
2. 骨頭的血液供應
  出生時:整條由 Diaphysis 內的血管供應(新生兒尚無生長板,Epiphysis 與 Metaphysis 血液互通,若有新生兒血行性 Osteomyelitis,不會侷限一隅)
  第 18 個月:由 Epiphysis 與 Diaphysis 內的血管分別供應
  成年後:由 Epiphysis 與 Diaphysis 內的血管一起供應
Osteochondrosis Panner Disease:影響肱骨小頭 Capitellum,在少棒球員常出現,酸痛肘關節伸展的侷限
  Kienbock's Disease:影響腕月狀骨 Lunate 使之壞死
  Leg-Calve-Perthe Disease (LCPD):影響股骨頭 Femoral Head,常見於三歲至八歲,長短腳、跛行、早期退化性關節炎
  Osgood-Schlatter Disease:影響脛骨前骨凸,!!!青少年!!!(不是小學學齡期的病,只是因為分期所以一起說明),常見於 10-15 歲男孩,運動後 Tibia Tuberosity 疼痛,X 光可見長期發炎產生的鈣化
  Sever's Disease:影響跟骨粗隆,Achilles Tendon 產生發炎疼痛
  Kohler's Disease:影響足舟狀骨 Navicular Bone,Self-Limited
  Freiberg Infarction:影響足蹠骨(2nd Metartarsal Head),缺血性壞死

*新生兒血行性 Osteomyelitis:有 Sickle Cell Anemia 易患 Salmonella,最常見為 S. aureus,嬰兒易感染 S. aureus、N. meningitis、H. influenza

五、青春期常見的骨科疾病

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股骨頭近端生長板滑脫症
1. 常見於 9-14 歲,男生、非裔、肥胖小孩得病機率更高
2. 髖部疼痛、大腿及膝蓋內側疼痛、跛行、患腿轉向外側
3. 常併發脊椎側彎,治療為將股骨近端骨夠板利用手術螺絲固定治療,不要復位
特發性脊椎側彎  
骨骼系統的腫瘤 惡性比例高

六、O 形腿(膝內翻)與 X 形腿(膝外翻)

鐘擺現象(Pendulum Phenomenon)
出生後 2-4 歲 4-6 歲 10 歲左右
O 形腿 X 形腿 腿逐漸變直 95% 腳會完全變直
病理性膝內翻與膝外翻
需要特別注意:
1. 變形與年齡不相配
2. 左右不對稱
3. 變形太厲害
4. 家族史(Ex. 侏儒症)
5. 伴隨有其他問題,如疼痛
6. 鞋矯正或支架的治療效果不佳
病理性膝內翻
  Blount's Disease:肥胖
  Achondroplasia:侏儒症

七、扁平腳

生理性(Flexible FF) 病理性(Rigid FF)僵硬性需治療
踮腳尖時,足弓出現 踮腳尖時,足弓不出現,常合併足外翻
Jack's Big Toe Raising Test 拉得出足弓 Jack's Big Toe Raising Test 拉不出足弓
  Tarsal Coalition
Calcaneonavicular Coalition
Subtalar Coalition

*肥胖是危險因子,Developmental 或 Flexible 不需足弓墊治療。成人扁平足,端看是否為柔軟性決定是否需治療

需要治療的狀況(以下九點)
1. 病理性
2. 內側腳部或小腿疼痛的症狀
3. 跟腱過緊
4. 不正常的鞋具磨損
5. 逐漸惡化
6. 家族性-Marfan Syndrome、Ehlers-Danlos Syndrome
7. 全身性軟組織或神經肌肉病變、腦性麻痺
8. 光腳和減肥有效
9. 方法:症狀治療、鞋具、手術

八、長短腳(Anisomelia)

測量 皮尺量、Blocks Test、X 光 Triple Film(從最不準到最準)
差異大於身高 3.7% 以上需治療
病因 直接變化:DDH、Fracture
  生長刺激:Sturge-Weber Syndrome,生長素刺激
  生長抑制:傷到生長板
併發症 1. 步態異常、肌肉過度使用
2. 脊椎側彎
3. 關節退化
治療目標 1. 平衡骨盆高度、使雙腿等長
2. 治療的是骨骼成熟時的腳長
3. 避免過高的處置和身高的減低
手術 兩腿差 2-5 公分:破壞手術、切短骨頭
  兩腿差 5-20 公分:支架拉長(人體增高術
  兩腿差 > 20 公分:截肢後穿義肢

九、身高評估

評估 1. 等比例的矮,還是不等比例
2. 產前或產後(生長素相關與否)
3. 畸形特徵
4. 身高 < 3rd Percentile Line 或 < 2 S.D. Below Mean 或  < 10th Percentile 需轉至小兒科
生長速率 1. 成長快速時期:三歲以前、青春期
2. 兩歲到成熟身高的 1/2,九歲到 3/4
Tanner Stage 1. 男生長最快的時期:陰毛出現時
2. 女生長最快的時期:月經來前一年、Breast Stage 2-3
3. 骨骼停止生長時期:女生 14 歲、男生 16 歲
Risser Sign 1. 評估骨骼成熟,用於脊椎側彎的病人
2. Risser 1 長最快,青春期脊椎側彎要儘快穿背架矯正
評估骨齡 1. Greulich-Pyle:把手部 X 光對照圖譜判斷
2. Tanner-Whitehouse:手部骨頭各自的 Stage 加總分數

十、生長痛

結論

診斷的垃圾桶
(排除所有因素後,才把此良性疼痛歸為生長痛)
PE、Lab Data 都正常才可考慮,步應有紅腫熱、發燒現象

流行病學 2-12 歲(不包含長得快的時間點),20% 小孩曾有此症狀
特色

1. 好發下肢、下午到晚上(放學後)、不會持續到隔天,半夜不太會痛醒
2. 劇烈運動或白天活動會加重症狀,與 Hypermobility 有關
3. 如果有以下症狀要特別注意

  • 紅腫熱,或全身發燒
  • 近期內開始
  • 頻次密集、或症狀持續
  • 痛得無法就寢

十一、步態異常

Antalgic Gait
(避痛性步式)
重心置於健側 Short Limb Gait 長短腳
Trendelenburg Gait Hip Abductor Weakness
重心置於患側
Spastic Gait
痙攣性步式
CP
Waddling
鴨步式
Bilateral Trendelenburg Limp
兩側 DDH、Proximal Muscle Weakness (Muscular Dystrophy)
Steppage Gait
跨閥步式
Drop Foot
Ataxic Gait, Cerebellar Gait 活動失調 Festinating Gait 用趾尖急速前進
Slow Deliberate Gait 軀幹僵直、腰薦椎病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diet 的頭像
addiet

The L Laugh

addi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